老年人早醒与生物钟前移、睡眠结构改变及健康因素密切相关,并非单纯“习惯”所致。
随着年龄增长,人体昼夜节律调节能力减弱,褪黑素分泌减少且峰值提前,导致生物钟整体前移。许多老年人晚上七八点便困倦入睡,凌晨三四点自然醒来,这属于生理性睡眠相位前移。同时,深睡眠比例下降,夜间觉醒次数增多,睡眠连续性变差,使得后半夜难以维持长时间睡眠。这种变化虽常见,但若早醒后无法再入睡且白天精神萎靡,则可能超出正常范围。
此外,慢性疾病如关节炎疼痛、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夜尿频繁、心肺功能不全或焦虑抑郁情绪,都会干扰睡眠维持。某些药物(如利尿剂、激素或含咖啡因的复方制剂)也可能导致清晨过早清醒。长期早醒若伴随日间疲劳、注意力不集中或情绪低落,应视为睡眠障碍信号,需就医评估。改善措施包括白天适度户外活动以调节生物钟、避免午后小睡过长、晚餐不过饱、营造安静卧室环境等。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或进行认知行为干预,而非简单归因于“老了就该这样”。
声明: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。
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