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年人失眠多由生理变化、慢性疾病、心理因素及药物影响共同导致,并非单纯“年纪大了”。
随着年龄增长,睡眠结构自然改变,深睡眠减少、夜间易醒,但真正引发持续性失眠的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。常见慢性病如关节炎、心力衰竭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前列腺增生(导致夜尿频繁)等,会因疼痛、呼吸困难或频繁起夜打断睡眠。同时,焦虑、抑郁在老年人中高发,尤其独居、丧偶或社会角色转变者,情绪问题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早醒。此外,白天活动量不足、午后长时间卧床、缺乏光照也会扰乱生物节律,削弱睡眠驱动力。
药物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。部分降压药、激素、含咖啡因的感冒药、甚至某些抗抑郁药都可能干扰睡眠。有些老人自行服用安眠药或饮酒助眠,反而造成依赖或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。值得注意的是,长期失眠不仅影响生活质量,还会加重认知衰退、削弱免疫力、增加跌倒风险。因此,若失眠每周超过三次、持续两周以上,应尽早就医,明确病因后采取非药物干预(如睡眠卫生教育、认知行为疗法)或必要时合理用药,而非默默忍受或盲目服药。
声明: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。
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