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便出血多为痔疮引起,应立即停止用力,温水坐浴并使用痔疮药物,持续出血需就医排查。
痔疮导致的大便出血通常发生在排便过程中或便后,血液呈鲜红色,附着于大便表面、手纸带血或滴入马桶,一般无明显腹痛。若排便时过于用力,可能导致内痔黏膜破裂,出现喷射状出血。此时应保持镇定,避免继续用力,轻轻擦拭干净,立即进行温水坐浴,水温不宜过高,每次10到15分钟,有助于缓解肛门痉挛,促进局部止血。坐浴后可外涂痔疮膏或塞入痔疮栓,药物中的收敛、消炎和止血成分能帮助稳定创面,减轻不适。
出血后应重点调整排便习惯和饮食结构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,如燕麦、芹菜、苹果等,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,保持大便柔软成形,避免干硬粪便再次摩擦损伤痔核。短期内禁食辛辣、饮酒、烧烤等刺激性食物,防止血管扩张加重出血。养成定时排便习惯,控制如厕时间不超过5分钟,杜绝如厕时看手机、看书等拖延行为。若出血仅偶尔发生且量少,经护理后可逐渐缓解。但若出血频繁、量大、持续不止,或伴有肛门肿物脱出、疼痛、体重下降等症状,必须尽快到肛肠科就诊,通过肛门指检或肠镜检查排除直肠息肉、炎症性肠病或肿瘤等严重疾病,确保诊断准确,避免误诊误治。
声明: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。
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