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期持续的高血糖是糖尿病的核心特征,若不加干预,高血糖状态可能发展为确诊的糖尿病。
血糖升高是糖尿病发展的前兆和必要条件。当身体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(细胞对胰岛素反应迟钝)时,葡萄糖无法被有效转运进细胞利用,导致血液中糖分堆积,形成高血糖。在疾病初期,这种高血糖可能仅在餐后出现(称为“空腹血糖受损”或“糖耐量异常”),属于“糖尿病前期”。此时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,但已有代谢紊乱,约50%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会在5-10年内进展为2型糖尿病。
一旦空腹血糖持续≥7.0 mmol/L,或餐后2小时血糖≥11.1 mmol/L,并伴有口干、多饮、多尿、体重下降等症状,即可诊断为糖尿病。因此,高血糖不是“会不会变成”糖尿病的问题,而是糖尿病发生过程中的关键阶段。它既是预警信号,也是可逆窗口。通过早期干预——如控制饮食、增加运动、减重、改善作息——可以显著延缓甚至阻止病情进展。相反,若长期忽视高血糖,持续的糖毒性会进一步损伤胰岛β细胞,使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,最终导致糖尿病确诊,并增加心脑血管、肾脏、眼底等并发症风险。及时监测、科学管理,是防止高血糖发展为糖尿病的关键。
声明: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。
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