雌激素减少会削弱对血管的保护作用,使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上升。
在育龄期,雌激素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、调节血脂代谢,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。进入更年期后,随着雌激素水平持续走低,这种天然保护逐渐消失,导致低密度脂蛋白(“坏”胆固醇)升高,高密度脂蛋白(“好”胆固醇)下降,血管内皮功能受损,血压也更容易波动。这些变化共同加速动脉硬化进程,使冠心病、高血压、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攀升。事实上,女性在绝经后10年内,心血管疾病风险可接近甚至超过同龄男性。
更年期常见的潮热、失眠、情绪焦虑等也可能间接加重心脏负担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种风险上升并非不可控。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可有效延缓或减轻影响:保持规律运动(如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活动)、均衡饮食(少盐少油、多蔬果全谷)、控制体重、戒烟限酒,并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和血脂。对于部分高危人群,在医生严格评估下,短期规范的激素替代治疗可能带来心血管获益,但需个体化决策。关注更年期心血管变化,是守护女性长期健康的关键一步。
声明: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。
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