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洞发炎需及时干预,科学护理可有效控制感染,避免恶化。
耳洞发炎初期通常表现为局部红肿、疼痛、发热,伴有黄色或白色分泌物(脓液),触碰时痛感明显。若发现这些症状,应立即加强清洁:每天用无菌生理盐水或专用耳洞护理液清洗耳洞前后2-3次,轻轻旋转耳钉并擦去残留分泌物,保持创面干净。切勿用手频繁触摸或挤压,以免加重感染。此时应避免使用酒精、双氧水等刺激性液体,它们可能损伤新生组织,延缓愈合。
保持耳部干燥至关重要,洗澡或洗头后及时用干净棉签或纸巾轻拍吸干水分。睡觉时尽量避免压迫发炎的耳朵。如果佩戴的是易致敏的金属耳钉(如镍合金),建议更换为医用级不锈钢、钛合金或纯金耳钉,减少过敏刺激。
若经过2-3天规范护理,红肿疼痛未见缓解,反而出现持续流脓、硬块增大、发热或耳周皮肤发烫等严重症状,可能已发展为较重的细菌感染或形成脓肿,应尽快就医。医生可能会开具外用或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,切勿自行使用药膏或挑破脓包,以免造成更深层感染或疤痕。预防胜于治疗,日常注意卫生、避免过早摘戴耳饰、选择正规机构打耳洞,是防止发炎的关键。
声明: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。
7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