疤痕体质者打耳洞存在较高风险,极有可能引发异常疤痕增生,应谨慎对待。
疤痕体质的人在皮肤受到创伤(如穿刺、手术切口)后,容易形成超出原始伤口范围的增生性疤痕或瘢痕疙瘩。打耳洞本质上是一种人为的皮肤穿孔创伤,对疤痕体质者而言,耳垂或耳廓部位在愈合过程中很可能出现红肿、硬块、瘙痒甚至持续增大的疤痕组织,不仅影响外观,还可能伴有疼痛或不适,医学上称为“瘢痕疙瘩”,一旦形成往往难以消退,治疗过程复杂且易复发。
若确实有佩戴耳饰的需求,建议先咨询皮肤科或整形外科医生,评估自身疤痕倾向的严重程度。部分人可能只是局部易留疤,而非全身性疤痕体质,医生可通过既往疤痕情况做出判断。如必须打耳洞,应选择专业、消毒严格的机构,采用无菌枪钉或穿刺针,术后严格遵医嘱护理,保持干燥清洁,避免感染(感染会加重疤痕形成)。可提前使用预防性药物(如硅酮凝胶)或加压包扎,降低增生风险。即便如此,仍无法完全避免疤痕问题。因此,疤痕体质者更推荐使用夹式耳饰或磁吸耳饰等非侵入性饰品,从根本上规避创伤风险,安全又美观。
声明: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。
6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