体位性低血压在65岁以上高血压患者中相当常见,患病率可达20%–30%,且随年龄增长和合并疾病增多而显著升高。
体位性低血压指从卧位或坐位站起3分钟内,收缩压下降≥20 mmHg或舒张压下降≥10 mmHg,常伴头晕、黑矇、乏力甚至晕厥。老年人因动脉硬化、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降、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减退,本身血管张力调节能力就较弱。若再叠加降压药物(尤其是利尿剂、α受体阻滞剂或过量使用长效钙拮抗剂)、脱水、糖尿病神经病变或帕金森病等因素,风险进一步增加。部分老人并无明显症状,但隐匿性体位性低血压仍可导致脑灌注不足,长期增加认知障碍和跌倒骨折风险。
值得注意的是,体位性低血压并非“正常衰老现象”,而是可干预的危险信号。建议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家中定期进行卧立位血压监测:静卧5分钟后测一次,缓慢站起后再于1分钟和3分钟各测一次。若发现明显下降或出现不适,应及时就医调整药物种类与剂量,避免使用短效或强效降压药。日常应缓慢变换体位,起床前先坐片刻;保证适量饮水,避免高温环境或餐后立即活动。通过个体化治疗与生活管理,多数患者的症状可有效缓解,从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,提升晚年生活质量。
声明: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。
3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