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经末期外阴瘙痒需警惕感染或卫生问题,应暂停当前卫生用品,清洁后观察症状,若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。
瘙痒常见诱因包括残留经血刺激、感染或卫生习惯不当。经期结束后,若卫生巾更换不及时或清洁不足,残留经血可能滋生细菌或真菌(如白色念珠菌),引发外阴炎或阴道炎。此外,经期使用高敏感性产品或频繁摩擦可能破坏皮肤屏障,导致接触性皮炎。部分人群因免疫力下降或私处pH值失衡,更易在此阶段出现瘙痒、灼热或分泌物异常。若伴随异味、分泌物颜色异常或排尿疼痛,提示可能存在混合感染,需专业检查。
处理需分步骤进行。首先用温水轻柔清洁外阴,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,清洁后保持干燥。可暂时改用棉质护垫或透气性更好的卫生产品,并缩短更换间隔至每2-3小时一次。切勿抓挠或自行使用止痒药膏,以免加重损伤。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红肿、渗液,需就诊妇科或皮肤科,医生可能通过分泌物检测判断感染类型,并开具抗真菌药物(如克霉唑)或抗生素。日常预防应选择无香型、低敏认证的卫生用品,经期结束后加强清洁,避免久坐或穿紧身衣物导致局部潮湿闷热。
声明:本文所涉及医学部分仅供参考。如有不适,建议立即就医。
44